公务员考试最实用的申论结尾范例---安徽考徳上公培
来源:安徽考德上公培时间:2015-03-07
推荐阅读:考德上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/选调生笔试培训课程
范例一 医疗体制改革因其复杂性、长期性、反复性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。加强公立医院改革,是解决人们看病难、看病贵的关键一环。健全医保、创新医疗、规范医药,多项并举啃下医改“硬骨头”,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医改红利。《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啃下医改“硬骨头”》(第一句从国际角度指出问题之难;第二句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;第三句总结分论点,呼应“啃硬骨头”,指出“分享医改红利”的目标)
范例二 在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,未来的发展趋势,不仅是合理地实现特大城市的“有容乃大”,更是想办法提升中小城市户籍的含金量,缩小城市之间的差距,缩减特大城市拥有的户籍特权,让人才实现合理流动。只有人们不必都朝着特大城市使劲儿,才能真正实现城市间的均衡发展。(从新型城镇化背景切入,指明发展趋势。发展趋势也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)
范例三 政府财政支出毕竟是有限的,这些有限的资金应该用到刀刃上,用在改善民生上。台阶少一点,楼层低一点,面积小一点,让地方政府大楼回归为民办事的功用,这才是国人共同的期待。《停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能沦为“皇帝的新衣”》(第一句从财政支出这个更高的层面来看问题。第二句又回到“楼堂馆所”的建设。这样的结尾既有一定的宏观高度,又不因升华而变虚。“这是国人共同的期待”,原来除了“只有才”“只要就”还有更多表明希望和信心的词句)
范例四 对平度这起纵火案,要引以为戒,但不能过度诠释。将罪犯绳之以法,对履职不力者坚决追责,同时也应促进事情的平息,让社会从各个角度汲取矛盾激化并出现恶性犯罪的教训。中国处于矛盾多发期,让我们共促它们公平合理、并且有序地得到解决。《严惩平度纵火犯,官民是同一态度》(第一句论平度纵火。第二句讲严惩的价值。第三句放到时代背景中去谈共性价值。与前一篇文章的结尾比较,思考其共同点和不同点)
范例五 历史的车轮无人能够阻挡,科技的进步也注定会给人们带来更多便捷,企业生存的动力靠的不是垄断的强势,而是思进取的变革。如果传统金融体系真想从大众的财富增长中分一杯羹,那与其想着怎么靠一纸文件挤兑别人,不如多想想自己如何创新改革,提升基本服务。《以文件扼杀互联网金融让人瞧不起》(从历史规律说起,用语正反结合、层层递进。“如果”假设引出解决问题的途径,或者是希望)
范例六 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。民心大顺,政通人和。李总理关于民生问题的一番阐述发自肺腑,他将人民的安危牢牢地放在了心上。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正在实现,每个人都会过上物质富裕,精神上享有公平与尊严的生活!《“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”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》(第一句紧扣民心引用名言。第二句指出事件、做法的价值。第三句回到民生诉求的实现)
范例七 当然,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,打通学历上升通道,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也是接下来必须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的。如此,职业教育才能具有吸引力,为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,促进经济体质增效升级。《没有歧视的职业教育才能输送人才》(“当然”引出后续的做法。“如此”引出目标的实现)
范例八 寻求刺激是舆论的本能,一味压制它未必就是智慧的做法。然而中国切不可被这样的嗜好俘虏,像世界上的很多社会那样沉迷于它而不可自拔。对这个国家来说,最重要的大概还是独特的平衡与平稳。我们需要一路走得愉快,同时决不迷失自己的目标。《务实的中国需远离政治刺激和喧闹》(这个结尾最大的特点是摇曳多姿,不管是理性的思想还是语言表达的变化)
范例九 中国大多数问题都不是通过一项政策就能统一化解的,解决它们的每一把钥匙都是独特的,这把钥匙就是在一定政治氛围下的创新性实践。敢于担当的改革者多了,彼此就是鼓励和支撑,担当精神的上下对接将最终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活面貌。谁说这些不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呢?《勇于担当,改革者心系人民才做得到》(“每一把钥匙都是独特的”“担当”等词语值得积累。结尾措辞辩证。反问结尾,似乎就是从我们内心深处发出)
范例十 主流社会的团结和强大,是中国战胜民族复兴路上各种挑战的核心保障。而主流舆论在重大时刻和主要问题上坚定而清晰,将推动主流社会的自我辨识,树立它的信心。中国前方路漫漫,主流社会的角色至关重要。切不可让多元化干扰了它,中国主流社会的发展必须实现对中国社会多元化的主导和超越。《中国需适应吐槽,凝聚主流》(第一句,从宏观上论述主流社会团结的重要性,什么是什么,表明重要性。第二句回到主流舆论的重要性。第三句放到时代背景下来论述重要性。第四句再正反结合论述主流社会的发展的期许。文章标题富于智慧)
范例十一 其实公共政策的制定,不只是延迟退休,也不只是二胎政策。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都关系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。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不同的声音,甚至需要主动打捞沉默的声音,我们才能制定出贴近实情的政策,政策才能有效的推行。《唯有尊重才能更好地推行》(结尾由点到面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特殊性。“只有才”,呼应文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