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考德上公培【学如呼吸。申论】是什么催生人性之恶
来源:安徽考德上公培时间:2015-02-06
也许只是日常的偶然事件,也许只是媒体的集中曝光,但人们还是从弱势欺负弱势的凶狠和个体报复社会的恐怖中,感受到了世态人心的浮沉,观察到了社会矛盾的潜显。[张安威批注:第二段,指出深层问题。“也许是……也许是”先假设,“但”转折,是常用句式。]
我们应当谴责并制止,所有的暴力都是对文明进步的悖谬,所有的仇恨都是对包容和谐的颠覆。同时,我们也当追问和求解,是什么在催生人性之恶?如何从源头祛除社会戾气?[张安威批注:第三段,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思考。表立场先果后因,说思考,则用设问。]
首先让人警醒的,是同样被媒体频频聚焦的行政暴力的蔓延和危害。[张安威批注:三个原因,文章结构上,都单独成段,更为醒目;逻辑上,从行政暴力蔓延到公平正义价值流失再到国民心性演变,逐层深入。]
尽管法治政府、行政文明的建设进程正在加快,但是,人们还是不时看到身边发生的另一种乱象:有城管队执法,或围殴村民,或爆踩商户;有保安队截访,限上访者自由,向上访者施暴;有联防队治安,轻则伤人筋骨,重则夺人性命;更有那些强行征地拆迁逼人上高楼进社区的,引发了一次次平民拼命抗争,酿成了一场场群体冲突事件……[张安威批注:“尽管”先予肯定,“但是”指出问题,“乱象”后为现象说明。]
当然,一些政府官员总会在第一时间出来先自划清界限:他们都是不在编的临时工。可是,百姓都很明白:这些临时聘用人员毕竟都是政府的雇员,他们的这些举动.毕竟都是履行政府职能的执法行为。而且,在矛盾冲突的善后中,这些政府官员展现出的也多是纵容包庇,百般推脱,竭力掩盖真相,甚至以维稳之名,动用强制力量高调介入,加剧冲突。这一切,与现代政治倡扬的法治政府、行政文明,与现代领导必具的群众观念、人文关怀,相去何其遥远?[张安威批注:“当然……可是……而且……甚至”分析面对行政暴力的态度。“这一切”总收,指出问题之所在。]
不能回避,政府行为自有其或大或小、或积极或消极的示范效应,从而与民众情绪生成着无形的传导和互动、撞击和强化,负面的甚至产生以暴易暴的社会冲动。[张安威批注:论述“催生”出的危害。]
往深处延伸,我们则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流失和追寻。
从系列极端事件的发生中,我们还体验了国民心性的演变和底线伦理的挑战。
在社会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中,在百姓共同沉溺的文化期待中,个人暴力和社会戾气,已经获有了它生长的激励和文化的因子。先听听家长对孩子为人处世的日常教育,不少是凡事既不能忍让、更不能吃亏的谆谆告诫;再翻翻书摊上成功学励志学的经验秘诀,不乏狼性文化、厚黑之道的特别推崇;还有引发社会争议的黑暗童话热衷的经典颠覆,时兴恐怖、丑陋的人物形象,渲染阴暗、残酷的故事结局。儿童需要鲜亮多彩的世界和美好光明的向往,社会需要惩恶扬善的激励和理性文明的建设。可是,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张扬的又是什么,播种的又是什么?[张安威批注:先正说表明“暴戾气”获得了文化因子,后从教育、文化、社会三方面分析具体表现。]
当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放开闸门,让私利无限膨胀,物欲恣意横流,当市场经济的潮水急速漫过社会生活的堤坝,优胜劣汰的竞争无情演变弱肉强食的互残,当一个社会纵容恶行、播种仇恨和张扬暴力,或庸常或极端的人性之恶冲决了心理的障碍和道德的禁忌,公然招摇过市,自我标榜,当文明不能行其道,正义不能彰其本,原罪化、陌生化和丛林化成为生活的现实,道德的危机、社会的溃败也就行之不远了。[张安威批注:从个人、经济、社会、文明四个方面说明危害。]
我们需要重建社会,重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,重建社会伦理和社会价值。[张安威批注:简要说做法。]
所幸的是,我们的心灵中,依然有公平正义的坚守和捍卫;我们的生活中,依然有道德良知的呼唤和践行。许许多多的“最美”人物,正在用自己默默的努力和平凡的奋争感动着周围,感动着中国,用他们点点滴滴的日常之善,丝丝缕缕的人性之美,在燃烧人们向善而生的意愿,在激发人们永不停息的前行。[张安威批注:“所幸的是”引出正面论证,从心灵到生活,“感到”“燃烧”“激发”,展示阳光与希望。]
希望就在这里升腾,力量就在这里凝聚。呵护这种希望,壮大这种力量,我们就能改革制度,就能改变社会,也就能改善我们自己。[张安威批注:结尾表明信心,展望未来。不致使整个文章陷入阴暗无助的渊薮。“希望升腾”“力量凝聚”“呵护希望”“壮大力量”就能“改变”“改善”,这些常用词句搭配需要积累。]
申论深呼吸建议:
一、原因重点分析,是常见的立论角度。结尾可以简单说说建议。
二、文章的语言搭配和整体以及局部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的角度,值得揣摩。